close
更新日期:2011/07/15 00:27
【記者王柏楊/台北報導】
一般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可分為阻塞型、中樞型、和混合型三種,其中以阻塞型最為常見。其是指在睡眠中因咽喉部固定及撐開呼吸道的肌肉鬆弛下來,而造成其部位之呼吸道狹小或完全阻塞,使得氣流不順暢甚至全然中止的一種疾病。
胸腔內科醫師張志誠表示,常見的症狀包括睡覺打鼾、睡眠呼吸中斷、頭痛、夜間頻尿、白天嗜睡、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,甚至有記憶力減退、個性改變、焦慮不安、性慾下降等情況出現。在一般中老年人身上發生機率的較高,男女比例約為4:1,尤其好發於肥胖者。
張志誠醫師指出,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主要產生的原因在於上呼吸道阻塞,一部分是由於上呼吸道部位狹窄,另外則是因喉部肌肉張力不足,而兩者狀況均會在睡眠時造成氣流無法順利進入肺臟,引起血氧下降及二氧化碳蓄積。
出現此病症之患者會於整夜反覆醒睡之間難眠,也就是在缺氧呼吸的狀態中循環,長期下來易出現一些心血管與精神認知的後遺症。而少數能找到上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並加以治療,如扁桃腺肥厚、鼻中隔彎曲、下頷過小去加以矯正,但大多數的病患則不易以手術方法來矯正,只能靠其它物理性方式來治療。
轉載網址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715/128/2v35u.html
轉載資訊,若涉侵權,請告知,當即刪除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