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思騁
http://www.globalmon.org.hk/archive/version_2/journals/10_monsanto.htm
|
「憂慮下一代受饑餓所困,並不能餵飽他們,只有生物科技才能。」這是孟山都公司(Monsanto) ,透過數以百萬計美元的廣告攻勢,意圖使人相信的訊息。芸芸眾多生物科技公司中,自美國起家的孟山都可算是最臭名遠播的,成為眾矢之的,從歐洲到埃塞俄比亞到印度,飽受農民、環保人仕和消費者的抨擊,指其破壞生態,壟斷種籽,控制農民。
孟山都在飽受批評下,在1998年夏季,打出「饑荒牌」,於歐洲各地高姿態地推出名為「讓收割開始」的廣告運動,半帶威脅地向消費者宣傳,不支持基因技術就等如對饑荒袖手旁觀,孟山都宣稱:「生物工程及其應許的科技進步,為我們的許多需要提供答案:更健康、更豐足的食物,價錢便宜的農作物……掌握生物科技,我們將興旺昌隆,沒有生物科技,我們將無以為繼。站在新世紀的門檻,我們夢想一個沒有饑荒的未來。」可惜,孟山都的如意算盤未能打響,這個以金錢堆砌的「思想教育」,對孟山都的形像帶來更多的損害。孟山都先要向英國全國農民工會主席作公開道歉,因為孟山都刻意歪曲他的說話,以製造農民支持孟山都的假像。不久,英國廣告管理局公開譴責孟山都,指其廣告內容「錯誤、未經証實、有誤導性和使人混淆」。
在1999年6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會議上,非洲國家終於按耐不住,對孟山都的廣告運動作出反擊。超過二十個非洲國家代表,當中包括埃塞俄比亞、蘇丹、盧旺達及乍德等飽受饑荒煎熬的國家,聯合發表了一份名為「讓自然繼續豐收」的聲明,指責孟山都的廣告認為「基因改造技術能餵飽發展中國家的人民,是完全扭曲和誤導」,並強烈反對「跨國企業利用來自我們國家的饑荒和貧窮形象,推銷基因改造這種既不安全、又不環保、更非對窮國有利的技術。」這些非洲國家清楚地表明,他們不需要基因改造食物去幫助他們面對饑荒:「孟山都在廣告中,要求歐洲市民對基因技術無條件地大開綠燈,讓孟山都等化工企業可以從中謀取暴利。我們並不認為這些財團或基因技術,可以幫助我們的農民生產廿一世紀所需的糧食。相反,我們認為基因技術會破壞生物多樣化、農民的傳統知識、以及他們千百年來累積發展的可持續農業系統,故此,基因技術只會削弱我們生產和糧食自給自足的能力。」最後,他們呼籲世界各地人民,「與非洲人團結一致,反抗基因改造技術,使我們那活潑多元和順乎自然的農耕,得以繼續茁壯成長。」
過去,孟山都是一間大型的農業化工企業,最著名的產品,就是於越戰時開發及生產的柑橘劑 (Agent Orange),這種臭名遠播的落葉劑,毒性極強,能使叢林寸草不生。近年,孟山都大力催谷基因工程的發展,廿年來,已花了二十億美元在基因工程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上,終成為生物科技的掌門人,是首間大規模銷售基因改造農作物的公司,而且是全球第三大化工農業跨國企業,第二大種籽公司。在1998年,全美國88%的基因改造農作物是源自孟山都的種籽,旗下基因改造大豆自1999年起,連續三年佔美國總產量的一半。孟山都與基因改造,唇寒齒冷。
近年,孟山都喜歡自稱「生命工業」,除了控制基因技術外,經已發展成一條龍式企業,業務涵蓋生命的種種:藥物、種籽、化學農藥、農產品加工、石油產品、合成纖維、礦物資源,以至萬物之源?水。
作為跨國企業,孟山都最關心的當然不是饑餓與貧窮,而是利潤,無止境的利潤。由1995到1998年,孟山都為了壟斷全球種籽市場,以確保基因改造種籽的銷路,總共花了八十億美元四出收購種籽公司,至今已成功控制了北美,並逐步攻佔發展中地區,例如巴西和印度的全國最大種籽公司,已屬孟山都麾下。孟山都亦收購了全球最大穀物貿易公司卡基爾(Cargill) 在中南美、歐亞非的營運。
不過,正由於孟山都公司的惡霸行徑,使其被受各方批抨,猶如過街老鼠。在1999年,鑑於歐洲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物的極度抗拒,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德意志銀行,勸籲投資者不要投資以孟山都為首的生物科技公司,以免誤搭沉船,招致損失。同年,孟山都在華爾街的股價應聲下跌60%,至2000年更因「孟山都」聲名太過狼藉,遂將醫藥與農業(包括化工農藥、基因改造、種子買賣等)分拆,以免為後者拖累,並與另一家醫藥跨國企業合併成Pharmacia,只留農業生意仍沿用「孟山都」。
|
轉載網址:http://www.globalmon.org.hk/archive/version_2/journals/10_monsanto.htm
轉載資訊,若涉侵權,請告知,當即刪除!